中国发布丨《河套深港科技创新合作区深圳园区发展规划》发布 明确三大定位-j9九游会官方网站
中国网9月5日讯(记者 彭瑶)日前,国务院印发《河套深港科技创新合作区深圳园区发展规划》(下称《规划》)。在国务院新闻办公室9月5日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,国家发展改革委党组成员郭兰峰指出,《规划》的出台有利于深圳市创新科技管理机制、对接国际通行创新规则、开展国际协同创新,建设现代化国际化创新型城市;有利于香港将自身科技创新、金融开放等优势与珠三角地区完备产业链深度衔接,推动香港建设国际创新科技中心,助推香港北部都会区规划发展;有利于丰富“一国两制”实践内涵、支持香港融入国家发展大局,推动粤港澳大湾区高质量发展、打造世界级创新平台和增长极。
明确深港科技创新开放合作先导区等三大定位
《规划》是推进河套合作区开发建设的基础性文件。郭兰峰介绍,《规划》的主要内容可以概括为:三大定位、两阶段目标、四方面布局、四项重大任务、若干保障措施。
三大定位,即深港科技创新开放合作先导区、国际先进科技创新规则试验区、粤港澳大湾区中试转化集聚区。
两阶段目标,是以2025年和2035年为时间节点,在科技创新体制机制、创新要素流动等方面提出目标。
四方面布局,即区域联动格局、区内空间布局、分区监管布局、重大基础设施布局。
四项重大任务,主要包括:协同香港推进国际科技创新,明确要推动深港双方园区协同发展,支持港澳高校优势学科发展能级跃升,联手打造国际一流科技创新平台;建设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产业中试转化基地,明确要推动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突破发展,支持先进生物医药技术创新应用,加快布局人工智能与数字经济发展的前沿领域;构建国际化的科技创新体制机制,明确要便利科研人员进出,实施货物分线管理,创新科研相关资金跨境流动监管,探索国际互联网数据跨境安全有序流动,加快建立更高水平的知识产权保护制度,营造与香港趋同的税负环境,实行国际化的就业和社会保障政策,全面接轨国际科研管理体制机制,建立高度便利的市场准入制度;打造汇聚全球智慧的科技合作平台,明确要深化国际交流与合作,构筑国际创新人才港,完善全方位科研服务,塑造国际化高品质的科研生活社区。
若干保障措施,包括全面加强党的领导和党的建设、强化法治保障、完善合作机制、加强组织实施。
以“一河两岸”、“一区两园”的理念构建
“十四五”规划提出,“发展创新型国家”“加快建设科技强国”“支持北京、上海、粤港澳大湾区形成国际科技创新中心”。“十四五”规划除了明确支持香港建设国际创新科技中心之外,也将深港河套纳入粤港澳大湾区四个重大合作平台之一。
“香港特区政府十分感谢中央以及深圳市人民政府,对河套深港科技创新合作区发展的大力支持。”在国务院新闻办公室5日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,香港特别行政区政府政务司司长陈国基介绍,合作区在深圳河两侧,以“一河两岸”、“一区两园”的理念构建,涵盖了大概300公顷的深圳园区和87公顷的香港园区。
陈国基表示,《规划》提出了一系列措施,包括如何协同香港推进国际科技创新,将为港深两地的合作注入新动力。香港特区政府会继续积极与深圳合作,推动河套深港科技创新合作区在“一国两制”下“一区两园”的优势,包括争取试行专属跨境政策,确保人流、物资流、数据流都能够畅通流动,实现创科深度合作的桥头堡,同时让香港充分发挥背靠祖国、联通世界的得天独厚优势,助力粤港澳大湾区国际科技创新中心的建设。
力争到2025年打造深港高水平科研合作平台20个以上
深圳市委副书记、市长覃伟中介绍,目前,河套深港科技创新合作区深圳园区设立了大湾区量子科学中心、金砖国家未来网络研究院等高端科研机构。香港5所知名高校在深圳园区已经设立了10个创新研发平台,世界五百强研发中心5家、独角兽企业总部及研发中心5家落地,汇聚海内外院士12名、科研人员3000余名。
“深港联合政策包”28条推出,实施简化科研样本出入境等5条创新要素跨境流动先行先试政策,挂牌成立深圳数据交易所并开展全国首单场内跨境数据交易。目前,深圳数据交易所交易额全国领先。近三年来,建成深港国际科技园、国际生物医药产业园等11个专业园区,筹集高品质科研空间约80万平方米。位处深圳园区的香港科学园深圳分园将正式投入使用。
覃伟中表示,接下来,深圳市将着力激发跨境科技创新体制机制活力,对接香港以及国际通行创新规则,实行同行评议制、项目经理制、经费包干制等国际先进科研管理机制,对重大科技问题实行全球揭榜,探索实行科研机构与企业“白名单”制备案管理,加快建设国际数据专用通道。着力链接国际科技创新网络,加速汇聚香港以及全球顶尖科创资源,力争到2025年,打造深港高水平科研合作平台20个以上,5个以上国际性产业与标准组织落地。
同时,着力培育新兴产业发展新动能,聚焦新一代信息技术、生物医药、通用人工智能和数字经济等前沿领域,打造一批研发服务平台、产业中试转化基地,努力让最先进、最前沿的技术在这里试验,在这里成功转化。着力推动“一区两园”协同开发建设,加强双方园区的规划衔接,加快推进皇岗口岸重建、国际人才社区等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平台项目建设,到2025年,累计建成科创空间150万平方米以上。
港深创科园的第一期规划已初步完成
去年,在香港回归祖国25周年之际,国家主席习近平重申中央对香港建设国际创新科技中心的坚定支持,表达对香港贡献国家科技发展的热切期盼。去年10月,香港特区行政长官在施政报告中指出,会研究加快发展香港园区,即港深创新及科技园(下称“港深创科园”),并优化其功能。
据陈国基介绍,港深创科园的第一期规划已经初步完成,总面积可以达到1000万平方尺,将规划具有不同产业主题的片区,包括生命健康科技区、产学研区、人工智能与数据科学区、新科技先进制造区,以及人才住宿区、商业和附属设施等等。这既可建立多元的创科生态圈,也可打造具有活力和绿色生活的新社区。
港深创科园第一期的首三座大楼将按照原定时间表,于2024年年底开始陆续落成。“展望未来,香港特区将继续积极融入国家发展大局,与深圳携手并肩,协同推动合作区建设,推动粤港澳大湾区创科高质量发展,将合作区打造成世界级创新平台。”陈国基说。
编审:张艳玲